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关于提升我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的建议》(53号)答复

日期: 2024-04-25 浏览量:112 来源:市住建局 责任编辑:董明宇 文字大小:

刘海波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提升我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十四五’时期要有突破”重要指示,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大作出的“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决策部署,锚定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和省“十四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围绕阜新市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计划,巩固全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成果,实现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再提升。

  二、治理现状

  阜新市是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城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省的1/2,全国的1/5。城市85%的供水水源为外调水源,原水水费高达1.10元/m3,供水成本居全省前列。水资源已成为制约阜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加强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治理,促进城市水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成为缓解阜新城市水资源短缺的必然选择。

  经过多年的努力奋斗,我市已成为“东北一流、国内先进”的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治理“标杆”。全市上下高度重视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治理工作,“供水贵如油”的理念深入人心。由于城建资金极为紧缺,阜新城市老旧供水设施年改造率仅为0.55%,远低于国家要求的2%。相比于其他城市,阜新城市供水设施相对老旧,供水市场受城市资源枯竭和去产能、去库存影响,持续低位运行,供水结构逆转,用水大户水量骤降,居民用水量占比大幅增长,用户缴费意识远不如发达城市。漏损治理十分艰难。

  尽管如此,在基础设施改造资金严重短缺、市场长期疲软的情况下,我市多措并举,把供水漏损率控制作为节水工作的重点指标之一来抓,将极为有限的供水设施改造资金用在“刀刃”上,更多地依靠理念创新和先进技术,实施供水精细化管理,十多年来持续完善分区计量、狠抓源头控制、合理调控压力、严控计量损失、更新改造设施、实施长效机制、加强能力建设,漏损率由2011年的25%下降到2023年的7.44%,在辽宁省内率先完成国家“水十条”漏损治理指标,创建了“阜新漏损治理模式”,培养出高水平漏损治理专家,阜新漏损治理技术成果荣获6项省市科技进步奖,阜新成为了我国东北地区供水管网漏损治理的“标杆”城市,被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多次通报表扬。

  “十四五”时期,我市以“高质量转型、全方位振兴”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焦补齐“四个短板”,将继续深化供水精细化管理,升级改造老旧设施,全面实现供水智能化管控,努力推进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深水区”治理,高质量推进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治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力争打造我国“东北一流、国内领先、特色鲜明”的一流漏损治理城市,为东北地区以及其他地区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城市,提供漏控范例和经验借鉴。

  三、治理目标

  到2025年,我市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力争达到7%以下,供水管网设施基本健全,供水管网分区计量全覆盖,问题供水管网和超期服役计量器具基本完成改造升级,供水管网高效运行,管网压力调控稳定均衡,节能降耗效果显著,建设完善的公共供水管网、运行维护管理体系和约束激励机制,实现供水管网的网格化、精细化管理。

  四、治理思路

  基于我市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现状和控漏工作基础,坚持多年探索创新形成的本土化漏控经验与做法,聚焦漏控问题与原因,督促指导供水企业以理念创新为引领、技术迭代为手段、更新改造为基础、深化管理为核心,强化“五个严控”。做到技术与管理深度融入漏控的每一个环节,持续改革与创新驱动全要素降漏,向每一滴水要效益。

  (一)深化精细化管理

  推进供水管网分区计量管理信息化工程建设,“自上而下”完善供水管网分区计量,构建完善四级分区计量管理体系,实现“区域式”、“板块式”、“小区式”、“楼群式”、“站点式”考核管理,逐步缩小管理单元,实现漏损精准监测与控漏。

  (二)实施设施更新改造

  对材质落后、受损失修、漏水频繁、经常爆管、使用年限超过30年及功能不能满足需求的供水管线进行更新改造,同步建立管网数据采集、传输和监控系统。结合“三供一业”分离移交、老旧小区改造,同步实施小区供水管网改造、楼门引入管和建筑给水立管改造、二次供水改造、问题水表改造。

  (三)实施管网压力优化调控

  统筹水厂出厂压力、各级管网(主干、支干、配水管网)和二次加压设施的压力分布,因地制宜按着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加压调蓄方式,合理布设管网压力在线监测点,实时动态掌握管网压力状态。采用市政供水管网低压运行模式(0.15-0.18 Mpa),降低市政供水管网压力。优化整合区域加压与调蓄设施,减少二次加压泵站数量,实施二次供水远程监控。

  (四)深化长效工作机制

  建立和完善供水管网漏损治理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管网漏损管控工作机制,按照规划制定年度计划,明确工作重点和实施保障。持续开展好产配水平衡分析、分区计量测算水量分析,建立各级分区“用户清单”、“设施清单”与“维修清单”,不断及时总结经验做法和实施成效,优化调整工作举措。制订管网漏损治理考核管理办法及奖励措施,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向、激励、约束作用。

  (五)引入合同节水管理模式

  引进先进控漏技术、设备与管理机制,遵循“先消化、再转化、再优化、后固化”的思路,与专业的漏损测漏机构合作,开展供水管网漏损普查,并与本土检漏队伍形成良性竞争,逐步提升自身检漏能力和水平,逐步形成漏损治理本土化技术。

  五、治理措施

  (一)分区计量管理 

  一是继续完善管网基础信息系统,动态更新供水设施底数信息。在现状管网设施现状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供水管网GIS系统,并实施动态更新和完善工作机制,全面掌握供水管网底数现状。二是推进供水管网分区计量工程建设,完善四级供水管网分区计量管理体系。按照自上而下的实施路线,在现有一级分区区域式考核、二级分区板块式考核、三级分区小区式考核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和完善第四级分区,实现四级分区楼群式考核全覆盖,进一步缩小管理单元,实现网格化、精细化管理体系。同时,对于长距离输水管线,特别是故障率高的管线,采取分段加表的方式多点监测,实现站点式考核。分区计量工程实施与管线更新改造同步实施,在规划设计层面入手,稳步分步推进实施,同时确保管网供水保障率和水质安全。三是建立和完善分区计量管理分工。依托分区计量管理平台,首先明确各级分区用户清单管理清单,细化分解指标责任,将供水量、售水量、产销差、销售收入和供水设施的抢修维护等各项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人,达到边界清晰、指标清晰、责任清晰。在此基础上,建立上下联动、实施监控的正态分析机制,总结归纳各类漏点的规律与原因,使漏点查测工作快速响应,快速定位,及时堵漏抢修。

  (二)压力优化调控

  通过优化管网布局,监测并合理调控管网压力,实行整体控压、局部增压(减压)、统一调度,保障管网压力高效合理运行,实现经济控压、保障供水安全、降低漏损治理目的。一是市政供水管网采取低压运行模式。基于东北城市供水管网老化比例高、更新改造率低的现状,为有效降低市政供水管网事故率和漏损率,保障管网正常稳定运行,市政管网采用低压供水模式,市政管网平均压力控制在0.15-0.18Mpa。二是建设集约化的区域性加压调蓄设施或分散式叠压供水设施。优化整合原有的分散式老旧的二次供水设施,建设区域加压调蓄设施或小区叠压供水设施,按照高峰、平峰、低峰,采用变频方式实行分时调压调流,确保小区供水管网压力“高峰不低、低峰不高”,保障用户龙头水压不低于0.05 Mpa,不高于0.15 Mpa。同时,合理选配泵型和开启数量,确保水泵高效运行,降低二次供水能耗。三是合理布设在线压力监测点,在现有监测点的基础上,配置和加密关键监测点,实现管网压力动态多点监控。根据管网压力实时监测管网压力状态,及时锁定跑水区域和爆管位置。

  (三)计量损失管控

  计量器具本身的计量误差一般为2%-5%,但在实际计量中,因为计量运行工况发生较大变化,水表的实际误差会远远超过标定误差。因此需要持续强化计量管理,降低计量损失。一是做到计量器具科学选型。制定计量器具选型技术规程,选择精度高、始动流速低、误差小、规格适宜的品牌表计,避免“大马拉小车”和“小马拉大车”问题。二是开展表具专项检查整治,深度检查水表续转现象,例如转速变慢、计量减少的问题表。三是严格规范表计周期检测校验制度,对精度低、故障表、超期服役表及时更换。四是对大用户表计全部安装远传终端,实现数据实时采集监控,对用户水量飙升或骤降的用户,及时筛选报警,对没有安装远传终端的表计,加密抄表频次,防止表计故障停运或人为停运,造成水量损失。五是对IC卡水表定期核查,防止磁阀锈蚀、关闭失灵、芯片损坏等,造成“欠费不关阀”的丢水现象。

  (四)管材施工严控

  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设计标准要求,选用高质量,严把施工质量,从“源头”控漏,做到逐步“还清欠账,不添新账”。

  一是确保管材设施质量。提高设计标准,选用大品牌性价比高、使用寿命长的优质管材。严格按设计规格标准备料,核准压力等级,不能出现高层住宅与多层住宅混用,高区管材与低区管材混用。施工前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规范装卸管材,防止管材破损,塑料系列管材存放时间不得超过一年。二是推广优质管材设备。建立供水产品、材料、设备推荐名录库,定期更新并向社会公布。同时建立供应商和施工单位考评和黑名单制度。推广优质管材,DN100以上的管道优先选用球墨铸铁管、钢管等管材;DN100以下的管道优先选用聚乙烯管、不锈钢复合管、薄壁不锈钢管等优质管材。三是严把过程施工质量。严格按设计线位施工,特别是管路线位和空间布设,水平和垂直方向应确保规范净距,绝不能私自改变线位、同沟铺设或上下铺设。要严格按设计埋深和开槽宽度规范开挖管沟,对有腐殖质的地段要做好垫层。严格按不同管材的技术要求规范接口,特别是PE管或PPR管热熔接口的施工环境应在5℃以上、风力不能超过5级的环境下熔接。规范回填,根据土质性质分层回填和双侧回填,城区或特殊区域应做夯填。按不同管材、不同工作压力、不同口径的试压标准进行打压实验,合格后方可验收使用。

  (五)设施更新改造

  按照轻重缓急,聚焦工作重点,将有限的资金优先用在“刀刃”上,把老旧小区地下管线、楼门引入管、建筑给水立管、超期服役水表、问题市政管线等优先作为重点改造项目。一是修复小区老旧管网及附属设施,结合老旧小区改造、一户一表改造、二次供水改造,对老旧小区供水管网、楼门供水引入管、建筑供水立管、二次供水设施进出水管、超期服役计量器具更新改造。二是修复市政老旧管网,结合城市更新、旧城改造,对管网结构布局不合理、枝状管网未实现互联互通、材质落后或受损失修造成频繁漏失或爆管的市政供水管网、阀门、消火栓以及工商业用户供水引入管更新改造。

  (六)智能供水升级

  一是提升供水系统数据采集与分析应用。加强管网压力远程监控、营销数据分析决策、DMA分区水量监测、漏点定位、用户诉求、水表更换、大表监控、智能抄表、业务审批、表封表锁管理、用户档案管理等各种数据信息的快速采集、数据处理和决策支撑应用。二是实现智慧便民服务。进一步升级和完善微信公众号、支付宝、电信翼支付、网上银行等多种线上缴费功能,方便用户用水。三是消除数据信息“孤岛”。实现各系统之间的数据实时对接与共享,形成动态化、精细化、智能化的营销管理模式。四是升级智慧供水管理平台。完善和升级现有的生产调度指挥系统、分区计量SCADA系统、营业收费系统、客户服务热线系统、表务管理系统、多元化缴费系统、工作流程审批系统、手机APP移动抄表平台等业务系统,构建和完善集5大应用模块、20类应用平台于一体的供水智能综合管理平台。

  (七)引进来走出去

  一是引智合作,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专业机构交流合作,举办专业性讲座与员工培训,持续创新理念,引入先进漏控技术与设备,加强管网漏损降控中心能力建设,充实查漏测漏队伍和分区计量运维队伍,不断提升控漏技术水平。二是及时总结经验做法输出先进经验,充分发挥“东北漏控标杆”作用,向外输出“阜新漏损管控模式”,组织阜新漏控高水平管理专家和团队,协助省内与东北地区其他城市开展供水管网降漏工作。

 

 

 

阜新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4年4月23日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